走進孩子“無聲的世界”,“看見”詩詞韻味之美
沒有聲音的世界,是什么樣的?
想象一下,古典樂章似水流淌
耳畔卻只有一片寂靜
美妙的文字充盈眼前,
卻無法準確領悟文學的韻味之美。
據統計,在我國有2780萬聽力殘疾患者,每年新增聽力殘疾人逾30萬,居我國目前的五大類殘疾人群之首。
他們的世界是寂靜的,心里卻住著陽光
除了后天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外,還有很多兒童,從小就徹底失去了聽力,需要在聾校學習手語和接受通識教育。除了身處“無聲的空間”,他們與普通孩子無異,對世界充滿了向往,期待著架起溝通的橋梁。
隨著醫學的發展,人工耳蝸雖然能幫助一部分聽力障礙者接收外界的聲音,但手語仍是聽障群體專屬的“小語種”,聾人與普通人之間的溝通效率依然較低;手語的語法與正常語言不同,只能傳遞最直觀、最基礎的情感和需求。在特殊教育學校,語文課本里雅致婉轉的詩詞,只能“化繁為簡”,韻味平平。
以科技賦能信息溝通,讓“缺失的一角”更加完整
心向陽光,科技架起溝通的橋梁;突破孤島,TECH4ALL推動個體與外界更好的聯結。
華為TECH4ALL助力果不其然無障礙科技(蘇州)有限公司打造的“譯語”手語智能翻譯軟件,能夠實時將語音翻譯成文字和手語,雙管齊下,有效的幫助聽障群體接收外部信息。“因為我是聾人,我理解聾人和健全人溝通的不便,所以我開發了軟件,希望用科技去改善聾人的溝通障礙。”同為聾人的“譯語”手語智能翻譯軟件負責人果果有著最樸素的愿望。
在測試應用中,開發者注意到了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,他們囿于直白的手語詞匯和語法,很難深入的學習和理解文學作品。為了幫助聽障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知識,“譯語”開發了數期手語翻譯課件,將文言文轉化成通俗易懂的國家通用手語,在泰州、蕪湖、南昌等城市的聾校開展授課試點。
用生動的標準手語,色彩鮮明的國風配圖,讓孩子們更好的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學之美。
課堂上,學生全神貫注的跟隨著老師的指引,通過手語虛擬人物的翻譯演示,學習用手勢和表情來表達作品的含義,感受詩詞的意境,傳遞內心的動容。
盡管聽障群體可以依靠語音轉文字與外界進行交流,手語作為小眾的語言正在逐漸走向沒落,但對于從小學習手語的孩子們而言,這是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。未來,“譯語”手語翻譯課件將在更多城市的聾校進行免費推廣應用,助力學生提升學習效率,為孩子們“無聲的世界”繪上一筆生動的文學色彩。
打破溝通障礙,華為TECH4ALL目前已助力“暢聽無礙”、“StorySign”等聽障翻譯項目,未來將持續的建立與全國信息無障礙合作伙伴的聯系,協助伙伴們更好地推進信息無障礙的建設發展。
讓感官拼圖更完整,在無聲的世界“看”見聲音。
科技助力信息無障礙
-
460+名
聾校兒童
-
2萬+名
聾人
在線客服
個人及家庭產品
熱線:950800(7*24小時)
華為云服務
熱線:4000-955-988|950808
企業服務
熱線:400-822-9999
運營商網絡服務
熱線:4008302118